高要:“火辣”产业别样红

发布日期:2025-08-22 00:12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近日,高要区大湾镇辣椒种植基地迎来丰收。村民们腰间挎着胶桶,指尖在枝叶间灵活穿梭,不一会儿,桶里便盛满了鲜红的小辣椒。家门口就业,不仅鼓起了村民的“钱袋子”,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
辣椒种植基地位于大湾镇大江同村,此地群山环绕,水源充足。“这里很适合种植辣椒,种出的辣椒品质好,品相佳。”肇庆市高要区椒满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冼建国告诉记者,大湾镇年均气温22℃,无霜期长达350天,恰好满足辣椒“喜暖怕寒”的生长需求。沙质土壤,更让辣椒根系能自由呼吸、畅快吸水。

除了土壤与气候,便利的水利设施为辣椒生长上了“双保险”。大湾镇依托西江支流建成的3条灌溉渠,像毛细血管般延伸田间,既保证了干旱时能及时引水灌溉,又能在暴雨后快速排水防涝。

“同样的辣椒苗,在别的地方可能结得果又小又瘪,在大湾镇,随便一棵都能挂二三十个果。”冼建国笑着说,这里的辣椒一年四季可采收,一种可收5次,与北方相比,在天冷时北方没有辣椒,当地辣椒还可错峰上市。产量也十分可观,亩产3500斤—4000斤,现在收购价为5元/斤,亩产值达2万元。最高时收购价可达十几元一斤。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大湾辣椒成了市场上的“香饽饽”,产品远销国内各大市场。

冼建国向记者展示种植的海花红辣椒。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摄

优质种苗是辣椒市场走俏的前提。冼建国告诉记者,合作社引进了云南的海花红和小米椒两个优质种苗。其次,日常的管理也尤为重要。“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辣椒,管理起来可是一门精细活。”冼建国打趣道。

冼建国告诉记者,水肥管理就像养孩子,该喂饭时得管饱,该忌口时得管住嘴。而病虫害防治则要以“预防为主”,辣椒一旦产生病害,整棵植株就废了,甚至影响周边植株,因此,一定要以预防为主,经常要观察辣椒的生长健康态势,及时“对症下药”。

红火的辣椒产业,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,更成了串起村民幸福生活的“金链条”。在椒满园合作社的带动下,大湾镇的辣椒田不仅盘活了撂荒地,还成为了100多个家庭的“致富车间”。

“以前在外地电子厂打工,一个月挣4000多块,可孩子没人管,老人没人问,心里总悬着。”大江同村村民曾阿姨一边分拣辣椒,一边算起了“幸福账”,现在在基地摘辣椒,每天能挣150块,按月算下来有3000多,中午还能回家给孙子做午饭。

像曾阿姨这样的村民,在基地还有很多。冼建国告诉记者,辣椒一年四季有采收,需要的人工多,每月光发放人工工资有十几万元。合作社还包午餐,灵活上工,村民既能“家门口就业”,又能灵活顾家,吸引了大江同村周边村民加入。此外,合作社采用“统一供苗、统一技术、统一收购、分户管理”的模式,以及报价收购的机制,带动了农户参与种植的热情。

“以前自己种点蔬菜去集市卖,价格全看天,现在跟着合作社干,心里踏实,不仅赚到了钱,还学到了种植的技术。”村民冼先生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

据了解,该基地从2022年开始试种60亩,收到良好效果后,农户们也看到了希望,逐渐加入种植,发展至今已有300多亩,带动20多个农户加入。

大湾镇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辣椒产业的红火,在大湾镇激起了层层涟漪。村里的闲置土地被盘活了。过去杂草丛生的荒地,如今种满了辣椒树,不仅美化了环境,更让土地产生了实实在在的价值。农民不仅收获了种植的丰收,还可以挣到工资,学到一门技术。小小辣椒,成了联农带农的好帮手,乡村振兴的好产业。

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:杨丽娟